投資致富 2012-06-17 19:00
2012年2月23日,成功集團(BJCORP,3395,主板貿服組)創辦人丹斯里陳志遠,正式宣佈退出企業界,交棒給38歲的長子拿督陳永欽,標幟著成功集團已進入第二代。陳永欽將同時出掌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員職,直至集團找到適合人選以填補主席空缺。
一年半以前的2011年1月,陳志遠卸下集團首席執行員一職,傳承拿督陳永欽。在企業一代人的傳承中,這其實是一個轉折。
集團會有些甚麼具體或微小的轉變?在行事作風上又會有任何調整?今後動如何加強股東和投資者價值?這是大馬投資大眾所感興趣的問題!
陳志遠還會有甚麼動作?
在企業界裡,創辦人陳志遠“運籌帷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自由游走於企業界,時而令人驚訝,有時更令人摸不著頭腦。
時間的推移與刻板印象的累積,該集團旗下雖然業務多元化,數十年來可說集各大領域之大成,除旗下派息甚高的測字業務令股東享有豐厚股息外,其他各業如餐飲、零售或直銷,按理表現不俗才對。
但其中一些在國內上市不久即下市,原先在大馬上市,後改在香港上市的科士威(Cosway),最近也告私有化。凡此種種,頗有令股東疑幻疑真之感!
60歲的陳志遠,1984年創立成功集團,用他本身的說法,是“把工作生涯的最美好的部份貢獻給成功集團”,對該集團顯著商業活動深感自豪。
退居幕後審視評估局勢
雖然不再是主席或董事部成員,但他仍可在需要時為集團提供諮詢和扮演顧問角色,陳志遠向各界保證自己仍是成功集團控制性大股東,繼續給予公司100%承諾。
陳志遠雖卸下主席職,更多時間會參與社會與社區計劃。不過,市場並不輕信陳志遠會甘於寂寞,卸下繁瑣的日常企業事務後,陳志遠將更敏於探求市場契機,可以想像未來企業動作連連。
這些企業動作也不需要親自出手,該出手時才出手,要不透過旗下集團與領導人出手,而自己樂於冷靜的在後面審視與評估局勢,這是一般企業碩彥退居幕後的做法。
規劃未來企業發展大勢
誠然,要在成功集團任職,學習隨時接變化球是第一課;瞭解陳志遠的人都曉得,陳志遠隨時隨地嗅到商機,半夜裡有甚麼點子或計劃,旗下各公司的掌舵人,都會受召面談、驗證而具體落實……因此,按照未來經濟發展大勢與企業規劃,區域與全球的廣大天地,應該才是陳志遠任意馳騁之處。
至於集團內日常管理事務,陳志遠分別交由長子陳永欽,擔任執行董事的次子陳永碩(RAYVIN TAN)和其他董事分擔。
鞏固與重組業務
陳永欽:創造更大價值
2011年9月間,剛接下成功集團首席執行員職8個月的陳永欽受追訪時表示,該集團正積極展開鞏固與重組業務的過程,以便為股東與投資大眾創造更大價值。
當時,陳永欽並沒有具體說明如何為股東與投資大眾創造更大價值,他只表示:“市場一路來對集團的認知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任何做法或策略上的改變,市場並不會輕信,因此須交出一些成績和實施一些步驟,以行動和時間來證明。”
●成功多多出走獅城,一石會激起千層浪嗎?
接著,6月間即傳出旗下金鵝成功多多(BJTOTO,1562,主板貿服組)設立商業信託(Business Trust),這是陳永欽的第一步棋,績效如何尚需公眾評估與時間的驗證。
陳永欽或從香港富豪李嘉誠之子李澤楷,不久前把電訊盈科以“商業信託”包裝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而啟發其靈感。李嘉誠持有的和黃,早前將和記港口信託分拆到新加坡上市。
成功多多在新加坡上市的計劃,市場反應不一,有者認為“爽在一時、長期痛苦”,另一派則認為“長期看好”。
成功多多無疑是成功集團“皇冠上燦然生光的寶石”,股息高吸引投資者追捧。有了這項動作後,是否衝擊公司價值是投資者首要憂慮。當然,樂觀的看法則認為,在新加坡上市可釋放更高價值,並推高交易流量。
成功多多商托試金石
正如香港一樣,大馬目前允許產業投資信託上市,但還未有商業投資信託;不管此種手法是“金蟬脫殼”、或者“羽化成蝶”,乃至“大放異彩”,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小股東,是否斯人獨憔悴?
以香港電訊盈科個案來說,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早前便撰文批評,商業信託的運作模式允許持有基金僅25%權益的股東,透過全資擁有管理公司控制資產,削弱企業管治。相對小股東利益而言,頗有“金蟬脫殼”之意味。
成功多多(馬)商托上市後,將成為新加坡股市市值第二大的商業信托股(市值約為20億美元),不過,預測回酬率僅6%,比同儕平均的8至10%來得遜色。迄今,在新加坡上市的商業信托股表現淡靜,成功多多能否在獅城綻放異彩,時間是最佳見證。
話說回頭,本地上市公司出走新加坡市場主要考量,主要需要更多的國際市場及國際基金經理的曝光率,以提昇公司的聲譽及股票流通率,進而為股東帶來附加增值,這樣的永續經營之道也是有的。
以行動服眾
然而,誠如陳永欽早前所說,一個給人既定印象的企業,不太可能短期內就令人轉變觀念。他表示,在言論或是行動的巨人之間,他選擇以行動來服眾,以績效來取得投資大眾的信任。
他表示需要一些時間,希望投資大眾能夠耐心等待,以交出一些成績,讓集團邁向成長。
優化各項業務
釋放價值
在一個投資控股大集團下,基於業務分散,其價值都會折價20至30%。因此成功集團將會優化各項業務,博彩業將繼續在國外開發更多業務,正競標越南的博彩業。
或許是業務性質之關係,目前的兩項業務進展不易,其一是2010年快要到手的賭球執照因受政治壓力臨時取消,越南博彩執照遲遲未有佳音。
2010年2月與比亞迪(BYD)合營電車與油電車進展緩慢,目前還在籌備建廠或考量承包製造。
作為一個聚消費產品、餐飲、博彩、房產業等的投資控股公司,該集團將進行持續重組與鞏固其成長勢頭,基於業務過於多元,專注度不夠,目前也很難真正釋放價值。
陳永欽的未來策略,是把一些業務分拆過後與獲適當的重估,一些則整合與私有化,因為可能在私有化後展開一些更大型計劃。
成功集團過去的“驚人之舉”
●上市不到7個月內,成功零售(BJRTAIL,5179,主板貿服組)宣佈私有化。去年3月11日陳志遠毫無預警情況下宣佈私有化,以每股65仙全面獻購未持有的股權,有關獻購價相等最後閉市價42.5仙之53%溢價。
根據市場解讀,股價低和無法反映價值,是私有化該股的原因,但快速私有化,尤會引起市場關注股東權益,尤其是小股東權利之特別關注。
即便股價低無法反映價值,令長期投資者詬病的是,8個月內短短期限內,就認為股價被低估而尋求私有化,似乎有悖於長期投資策略。
●令市場嘩然的還不只於此,早前的2007年5月,陳志遠還在短短3天內私有化2間上市公司,其一為5月9日私有化資訊NEX新聞網(NEXNEWS),與Net Edge Online宣佈全面獻購該公司。5月11日則私有化成功資本(BJCAP),獻議以每股3令吉私有化該股,溢價達25.52%。
●去年7月間,成功集團以13億令吉私有化香港科士威機構(COSWAY),分析員對此動作和獻購金額都感吃驚,因後者估值過高,若集團全數舉債收購,高利息支出恐稀釋未來3年每股盈利1%至7.3%。
成功集團以23億1千萬港元(約9億2千萬令吉),或相等於每股1.10港元(約42仙)收購尚未持有的香港科士威機構44.5%股權,將之私有化和從港股除牌,專注於全球化品牌的發展。當時,成功集團與大股東丹斯里陳志遠持有科士威香港的55.47%股權。
旗下公司排隊上市
未來動向受關注
●旗下80%持股經營馬自打(MAZDA)汽車業務的BERMAS公司,將以汽車組年杪在馬上市,旗下的中國汽車業務若有盈利,也計劃上市。
●UMobile上市,這將是陳志遠第二次將本身所持有的電訊公司上市。陳志遠在1997年時,將數碼電訊(DIGI,6947,主要板基建)上市馬股。不過,隨著股東之一的挪威電訊商(Telenor)增持股權至61%晉升為大股東後,陳志遠退居成為股東。
●成功置地(BJLAND,4219,主板貿服組)在中國河北發展總價值75億令吉的綜合廣場發展計劃,預計於2017年建竣。這項名為大廣場(GreatMall)的計劃,發展概念與吉隆坡的成功時代廣場(Berjaya Times Square)相似。
●有意在國內建立大型太陽能發電廠,產能達100兆瓦,並已正式就此提呈建議書於政府,投資額估計介於8億至10億令吉之間。
陳志遠指出,大馬具備充裕的太陽能發展潛力,不用可惜,並且表示了對再生能源領域的濃厚興趣。目前最大障礙是如何與電力收購制(FIT),才能等候獲得穩定收入與豐收期。
擴大公用事業領域業務
成功集團除在國內進軍國內再生能源領域,也繼續在中國找尋垃圾填埋及污水處理工程,繼續擴充旗下公用事業領域業務。2011年5月,在廣東佛山三水區投資5億人民幣(約2.5億令吉)進行衛生垃圾填埋場與污水處理計劃,未來正積極競標另5億人民幣類似商機,並且不排除將有關業務尋求在中國上市。
中國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具有帶來循環穩定收入之利,該集團長遠計劃是讓該業務在中港新擇一上市,包括深圳、香港、天津或新加坡。
總結
或許,卸下掌舵職的陳志遠,才是成功集團凝聚多年功力“發功”之開始,陳志遠可能會在更高的視角上,積極在馳騁區域乃至征戰全球。
成功集團更大的格局,是父子檔發揮更大效能,國內是由兒子鞏固業務、加強股東與投資者價值,區域乃至全球乃由經驗老到父親,繼續探討無窮契機,畢竟全球危中有機須有膽有識,以成就更大“成功”。
成功集團放眼全馬五強
記得兩年前陳志遠在專機上接受專訪時曾指出,藉由科士威、汽車業務與博彩、酒店餐飲、房產業和特許經營業務壯大,他有意看到成功集團於未來10至15年成為全馬五強之林(按營業額與盈利計)。
剛從香港下市的科士威,海外擴展步伐非常迅速,按照當時陳志遠估算,科士威5至10年內將擴大業務至40至50個國家,並取得200億令吉營業額和20億令吉盈利。
兩年前為集團營業額與盈利作出25至30%貢獻的科士威,未來5至10年將可作出50%貢獻。換句話說,科士威將是成功集團躋身國內五強之林的莫大動力。
若是把業務全集中國內,以目前一些國內業務開展面臨阻力,要達致上述目標如逆水行舟。不過,若是透過努力與擴展分佈全球的業務,將能達致此宏願。
科士威朝英美前進
至少,在目前全球經濟放緩聲中,門檻較低的科士威業務,會在歐美地區的“及時甘霖”,在其他地區也勢如破竹。按照其估算,配合其全球化步伐,科士威大馬業務比重,已由多年的98%下挫至48%,預期2013年進一步降至5%。
科士威進一步壯大後,不復在大馬上市,未來的上市平台可能是美國、英國等全球化平台。
2010年以1億美元(約3.38億令吉)收購的社交網站Friendster,將使成功集團馳騁全球如虎添翼;Friendster將與大馬線上(MOL),交叉行銷陳志遠旗下業務。陳志遠是透過大馬線上聯號公司MOL全球(MOL Global),收購Friendster所有股權。大馬線上與Friendster合併後,每年可錄得1億1千萬美元(3億7千200萬令吉)營業額。
此外,陳志遠也透過旗下MOL全球公司持有今年全球最大IPO面子書的一批股票,以當時市價計,可能進賬高達4億2千萬令吉。惟他聲明不會保留股權太久,有朝一日將會脫售。(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