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评论 2011-10-04 16:55
国投是我国第二大基金,仅次于资金规模高达3000亿令吉的公积金局。
国民投资机构(PNB)献购实达集团(SPSETIA)的举动,引发的问题比答案来得更多。
如果你手中有更多火力,当然是最好不过,然而,越多火力所背负的责任也越大。在同一个时间里,要如何确保锁定目标又不会损坏它?这是一个老问题,鱼与熊掌岂可兼得?
杀鹅取卵
不只是国民投资机构(简称国投)面对这种难题,其他的官联公司也一样。
它们有财力买下一家产业公司,然而,一旦方式不对,它们可能会面对失去幕后管理人才的风险。
最坏的状况一旦发生,相关的职员离开,这些公司就无法执行工程,房屋品质和其他发展下跌,房屋推介的号召力减少,公众的印象变差,最严重的是,价值被摧毁。
想要同时获得金鹅的肉身和精神,就等于杀鹅取卵。
有些时候,在企业界里,保护与强化投资的举动只在一线之差,一旦有所闪失,就会导致价值骤然下挫,即使不是即刻,也是迟早的问题。
最近的案例,已经引起市场的关注,就是国投献购实达集团,尤其是其献购的方式。
国投已经持有实达集团将近33%股权,然而,它却要献购并增持股权至超过50%,它以每股3.90令吉献购股票,比宣布此项消息前的闭市价约高11%,另外,它也以比市价高近100%的价格,即每张91仙,献购所有凭单。
耗费30亿
自2008年起,国投持有实达集团的股权恰好比33%略低,根据收购条例,持股权超过33%,就必须全面献购。
不过,国投在上周二决定按下扳机,要把持股权超越该水平,并宣布计划收购实达集团。
一旦控制了实达集团后,国投的收购献议是有条件的。
此外,国投也宣布,有意维持实达集团的上市地位,即使持有实达集团90%以上的股权,也会设法符合股权分散条例。
如果以控制70%股权以及收购所有凭单为基础,初步计算,国投必须耗费30亿令吉。
对我国许多私人投资者来说,这是个大数字,不过,对管理1500亿令吉资金的国投来说,这仅是沧海一粟。
价值恐被摧毁
国投是我国第二大基金,仅次于资金规模高达3000亿令吉的公积金局(EPF)。不过,国投可能是我国股市最大的投资者,因为它可以把相当大的资金比重投资在股市。
在大马交易所的所有大型上市公司里,几乎没有一家是国投没有持有股权的。
目前,市场最大的疑问就是,国投为什么要提出收购计划?因为这种举动,有可能会破坏这个金矿的价值。
没干预公司管理
国投之前担忧些什么?它会不会是趁市场低迷,实达集团的估值被低估之际,把握机会增持股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不过,为什么国投事先不咨询实达集团的高级管理层以及股东?即使是宣布收购后,也没有这么做。
在这个阶段,我们只能够推测答案,以及根据实情做猜测。
不过,在推测之前,我们先看看,国投持有实达集团大部分股权会有什么问题?
之前,实达集团有国投成为主要股东,不过并不是大股东。国投并没有干预公司管理,它只有两名代表入驻董事部。
如果实达集团的董事部提出一项建议,国投若没有获得其他股东的支持,单靠自己是无法制止的。
这些股东包括了持有13.4%的公积金局,持有11.26%的实达集团总裁兼总执行长丹斯里刘启盛,以及持有5%的公务员退休基金(KWAP)。
必须主意的是,政府官联基金(GLF)联合起来,实际上已经持有实达集团的50%股权以上。
然而,如果单单国投就要持股50%以上,恐怕就会引起不安,诸多疑问因而升起,这个举动到底意味着什么?
卓越公司吸引目光
对于实达集团来说,什么状况是最理想的呢?
有4个因素必须达成。即独立的管理层、能够代表各方的董事部、强大的小股东、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如此才不会形成“一人独大”的局面。
目前,前面3个因素已经有了,不过第4项还是欠缺,因为国投自2008年起便持有了比33%略低的股权,若加上其他的官联基金,持股权已经达到50%以上。有很好的方法分散股权吗?
根据报道,有一项交易正在洽谈,是关系到森那美(SIME)的,也属于国投的公司,即用地库换取实达集团的20%新股。
掌控管理权
如果这个交易成交,就有助于稀释国投的股权,不过森那美仍然是它的代表。
目前的问题是,官联基金和官联公司钱太多,不过投资的地方却太少。
卓越的公司吸引了它们的目光,然而,如果它们进一步取得控制权,尤其是掌控了管理权后,这种举动往往会摧毁价值。
国投过去收购并私有化产业公司的几项计划,有一些(如果不是全部)都不是很成功。
最大的因素是,当官联基金取得控制权后,这些公司的职员便离开。这种现象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截至目前,国投持有实达集团的股权,并没有引发什么问题。
国投有两名代表在董事部,对于本身的利益也相当满意。
被动投资者
在高级管理层里也维持了平衡,尤其是刘启盛也是大股东之一。然而,国投最新的举动,把这一切都扭曲了。部分的解决方案,就是设法说服市场,除非有重大错误,否则不会干预公
司的管理;不过,要确保这种操作,唯一的办法就是股权要远低于50%,也许不可超过30%。
国投的身份主要是“被动投资者”,因此,它的动机不应该是防止股权被稀释,或者是加大持股权。一家公司的控制权并非它的目标。
相反的,国投必须专注在以现有的股权取得最大的价值,因此,继续充当“被动投资者”就足以达成这个目的,这比起在一家价值较低的公司取得较高的股权来得好。
也许,国投应该把这30亿令吉投资在别处,然而,目前看起来一切似乎已经太迟了。古纳西卡兰 星报新闻总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