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4 17:41
中國在高速發展的勢頭上,一切以快、多、好為準,在這樣的發展勢頭上,隨著工業快速發展弊病百出,甚至危害到人民長遠健康,這已基本違背了為人民創造繁榮富足生活的原意!
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只講求速度,偶而也需煞一煞車,理出一條更永續發展的道路;數十億追求繁榮富足的神州大地子民,長期遭受蹂躪荼毒錦繡大地與壯麗山河,在多災難、全球氣候變異的時刻,不啻是中國國民,實際上對全球子民也都是天大的好事!
根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王仲偉副主任瞭解,最近30年來,在鄧小平改革開放下,中國快速發展;同時,也在快速發展中面臨新問題與新挑戰。
他說,中國既要發展、又要兼顧環境與生態問題,中國政府、企業與民眾不斷對此提高意識與自覺性。同時,在力所能及之處,努力推行環保。
“發展中國家主要面臨發展水平低,又要發展素質高,這有時很困難。但我們有感於人類重大利益、環境與生態,因此,不僅要看發展速度,也要照顧環境與生態。”
中國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司巡視員何炳光介紹,自2005年起,中國出台了《關於加速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綱領性文件。
“其後,《2009年循環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標幟中國循環經濟從理念變為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得到迅速發展,在理論上、實踐上、政策扶持上和制度創新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這些重要突破,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理論上有創新
首先,中國把西方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提昇到了國家經濟發展模式,把循環經濟從早期一種環境保護手段,提昇至協調經濟發展與資源節約和環保關係的制度安排,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
其次,循環經濟可以實現經濟增長“減物質化”,主要以《循環經濟促進法》所確定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為循環經濟原則,這與德國、日本為代表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為主要原則的循環經濟不同。
他強調,中國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戰略,世界上還沒有別的國家把循環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至這樣的高度。
●實踐上有成效
自2005年以來,經國務院批准、發改委與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國家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共兩批178家試點單位。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省級試點,共確定至少133個市(區縣)、256個工業園區、1千352家企業。
通過了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培育出了一大批循環經濟的典型,探索企業、企業間或工業園區、社會三個層面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這些模式案例集中體現了試點經驗,即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精髓。
其實質是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原則是“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目標是實現“兩高一低向兩低一高”轉變;基本途徑則是縱向延伸、橫向藕合的循環工業鏈。
目前,我們正總結、凝練循環經濟發展的典型模式和案例,相信很多模式對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一定借鑑作用。
●法律上有規範
《循環經濟促進法》於2009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繼德國、日本後,世界上第三個專門的循環經濟法律。該法將‘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和“減量化優先”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並具體而微的提出了建立循環經濟規劃、生產者責任延伸、抑制資源浪費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等重要制度。從管理、政策、技術等各方面為循環經濟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
同時,中國還進一步制定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節約能源法》、《廢棄電器電器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
●政策上有扶持
發改委甚至向相關部門發佈了《關於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政策措施意見的通知》,提出了規劃、投資、產業、價格、信貸、債券融資產品、股權融資基金、創業投資、上市融資,利用國外資金等方面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
中國國家相關部門出台了《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優惠目錄》、《關於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的通知》、《關於以農林剩餘物為原料的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政策》、《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推動了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性。
他指出,國家每年都安排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這些資金都是引導性資金,主要是調動企業建設循環經濟項目的積極性。該委會也正在制定《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在規劃上有引導
循環經濟與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環境狀況密切相關,科學規劃是循環經濟更好發展的重要前提。
2009和2010年,中國先後批准了《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和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此兩《規劃》的批准對中國各地區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示範借鑑作用。
幾年來,中國國家相關部委也批覆了27個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市的實施方案和規劃。這些規劃廣泛吸納各界意見,從工業、農業、服務業各領域,從企業、工業區、社會各層面,確定了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領域、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有效引導了企業發展循環經濟,調動了社會各界參與循環經濟的積極性。
他說,發改委也正在編制“十二五”(2011至2015年期間,下同)全國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以於今年報國務院批准實施。
●技術上有支撐
沒有先進技術支撐,循環經濟目標就無法實現,中央財政通過多項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產業技術研發資金等專項資金,支持循環經濟技術研發、科技轉化和產業化(工業化)。
中國政府將“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示範”和循環經濟決策支持與系統構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等國家科技支撐重大項目。編制發佈了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循環經濟支撐技術。
一批循環經濟關鍵共性技術取得突破,如納米表面工程技術,推動中國再製造產業發展;其無機改性復合技術,則擴展了廢塑料、建築廢棄物的利用途徑;秸稈清涼製漿新技術,促進了秸稈造紙產業的清潔生產。
此外,發改委也積極實施工業區循環化改造、再製造產業化、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循環經濟重點工程,成效顯著。
各點線面的成效
●在工業區循環化改造方面
今年率先在甘肅省、青海省開展了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推進園區內的企業進行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土地集約利用、水的分類利用和循環使用,共同使用基礎設施和其他有關設施,不僅實現園區的資源產出率、土地產出率大幅上升、產業關聯度進一步提昇,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
●再製造產業化方面
2008年,遴選了14家企業開展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工作,2010年底,形成了汽車引擎、變速箱、轉向機、發電機共25萬台套的再製造能力,並在探索舊件回收、再製造生產、再製造產品流通體系及監管措施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國家相關部門發佈了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標幟,為再製造產品的規範流通創造了條件。
中國相關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提出了完善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在“城市礦產”
示範基地建設方面
發改委與有關部門開展“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提出通過5年努力,在全國建成一批回教規範、鏈條合理、規模利用、品種多樣、技術先進、環保達標、管理到位、輻射作用強的“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推動報廢機電設備、廢舊家電、報廢汽車、廢舊電線電纜、廢鉛酸電池、報廢手機、廢塑料、廢橡膠等重點“城市礦產”資源的規模利用、循環利用和高值利用。
目前,該委會已選擇22單位開展“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
中國在高速發展的勢頭上,一切以快、多、好為準,在這樣的發展勢頭上,隨著工業快速發展弊病百出,甚至危害到人民長遠健康,這已基本違背了為人民創造繁榮富足生活的原意!
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只講求速度,偶而也需煞一煞車,理出一條更永續發展的道路;數十億追求繁榮富足的神州大地子民,長期遭受蹂躪荼毒錦繡大地與壯麗山河,在多災難、全球氣候變異的時刻,不啻是中國國民,實際上對全球子民也都是天大的好事!
根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王仲偉副主任瞭解,最近30年來,在鄧小平改革開放下,中國快速發展;同時,也在快速發展中面臨新問題與新挑戰。
他說,中國既要發展、又要兼顧環境與生態問題,中國政府、企業與民眾不斷對此提高意識與自覺性。同時,在力所能及之處,努力推行環保。
“發展中國家主要面臨發展水平低,又要發展素質高,這有時很困難。但我們有感於人類重大利益、環境與生態,因此,不僅要看發展速度,也要照顧環境與生態。”
中循環經濟6突破各點線面的成效
●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
中國推出《關於加強地溝油整治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發改委同有關部門開展了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遴選33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探索適合國情的餐廚廢棄物產生登記、定點回收、集中處理、資源化產品評估以及監管理體系,建設餐廠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示範項目,引導消費者科學消費,減少產生量。
發改委也注重對外合作,加強循環經濟國際交流與合作。自2006年起,中日兩國已連續舉辦五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簽署了120個合作項目,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新亮點。兩國建立了中日循環經濟對話機制,開展了中日循環型城市合作。
“2010年,我們又啟動了”中日城市典型廢棄物資源化合作項目”,確定在青島、貴陽、西寧和嘉興等城市餐廚廢棄物、廢舊輪胎和包裝物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2009年以來,與日本、韓國探討共同建立中日韓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同時和德國經濟技術與發展部成立了中德環保技術和循環經濟工作組,正與德國環境部商討二次電池回教利用的合作。與美國、法國、瑞典等國家在循環經濟方面都進行過交流。
“單打獨鬥”到各界共同行動
何炳光總結幾年來的努力說,2010年中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超過1兆人民幣,就業人數超過2千萬人,鋼、有色金屬、紙槳等產品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原料來自再生資源,水泥原料20%來自固體廢棄物,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69%。
“十二五期間,預料每年以15%幅度成長。”
他說,財政部專項資金去年撥10億元,今年撥20億元,作為資源化試點、循環改造等用途。
“發展循環經濟已從傳統的廢棄物資源化變為循環經濟與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相結合,從個別地方的“單打獨鬥”延伸至社會各界的共同行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的良好格局。”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一》】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二》】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三》】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四》】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五》】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完結篇》】
(星洲日報/財經‧專訪:張啟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