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2

低碳經濟不是夢《一》堅持走低碳發展路‧中國打造一個綠色城市

2012-02-22 17:42

生態園內荷葉田田,清香陣陣。(圖:星洲日報)

全球工業化的200多年以來,各工業國飽受了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惡果。人們在工業化中大量生產體制下,嘗到了物質文明的果實,但同時也因空氣、水、化學、噪音,乃至核發電核污染,此後還不知要面臨多少接踵而至的大災害........。

兩百多年來人們對物質的貪婪與追求,間接促成了環境的污染,也導致地球不斷升溫,近年更形成了無數次的氣候變異,各國地震、海嘯、熱浪、土石流、水災、旱災……。

可怕的是,這個透過“加快製造、擴大消費”的發展模式,一直在過去200百年的工業化國家循環不息。龍象之國的中國與印度,已再次經歷了工業化的所有陣痛,下個目標還不清楚是哪一國?

在亞洲,各新興國為追求繁榮富庶,卯足全勁在拼經濟和拼GDP,而人們也在貪婪,為滿足永遠無法填滿的物慾,間接造成的各項污染。問問工業城市的人們,他們身上可能有很多名牌與奢侈品,但他們心中知道,最大的奢侈品是─潔淨的空氣!

在中國很多城市,正如英國、美國等工業城,早期煤煙瀰漫,空氣混濁而在上空形成久久不散的煙霾,讓人窒息。工業中的廢水導致河、湖、海污染,失去了生物的多樣性,甚至也造成海鮮中充斥重金屬,一經食用後患無窮。

中國的工業化於上世紀50年代起步,當時污染問題尚不顯著,爾後重工業加速發展,污染問題逐步加劇。80年代鄉鎮也踏上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發展列車,環境污染不但由當初的工業城,也蔓延至原本風景秀麗的鄉鎮。

根據北京科學技術委員會1997年數據顯示,中國的七大水系、湖泊、水庫、部份地區地下水也受不同程度污染,眾多污染源中,工業廢水竟是罪魁禍首,佔了55%。

正如很多工業國跑過的工業化路途那樣,僅僅在數十年的光景裡,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從1978年的1千483百萬噸大幅增到2008年的6千896百萬噸,年均增長5.2%。

根據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資料,按匯率法和不變價美元計算,2008年中國每億美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6.5萬噸,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日本的9.9倍,美國的4.8倍。

長期以來,中國能源消費主要以化石能源為主,而化石能源中更是以煤炭為主。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02年的68%,但近些年來,煤炭佔能源消費的比重有所上升,2009年達到70.4%,煤炭在中國佔據了能源消費的絕對地位。

因此,若到中國的工業城走走,即使到了北京城外的保定,也聞到難聞的工業污染,上空有一層風吹不散的煙霾,儼如壓在胸口的重鉛,令人窒息難忍!

能源利用效率
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從能源利用效率看,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據統計,其綜合能源效率為33.4%,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國、歐盟、日本、印度分別高2.5倍、4.9倍、8.7倍和43%;中國8個行業(石化、電力、鋼鐵、有色、建材、化工、輕工、紡織)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20%;機動車每100公里油耗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

有關研究表明,按單位產品能耗和終端用能設備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目前中國節能潛力約為3億噸標準煤。

綠色產業
是發展綠色經濟重要支撐

中國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司巡視員何炳光認為,加快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順應世界發展趨勢、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同時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他形容,《邁向綠色經濟:通往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各種途徑》報告最近發佈,對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定義,綠色經濟是指能“促成提高人類福祉和社會公平,同時顯著降低環境風險與生態稀缺的經濟”。綠色經濟可視為一種低碳、資源高效型的社會包容型經濟。

他強調,綠色經濟或循環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社會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消費模式深刻反省的結果,是人類探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何炳光說,中國將堅持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道路。“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單位GDP能耗到2015年要比2010年降低16%,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

“綠色產業是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支撐,可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裝備、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保障,也必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將大力發展節能產業、環保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新能源產業和生態產業,其中在新能源產業方面,將加快發展技術成熟、市場競爭力強的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

何炳光呼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產業、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等鼓勵和約束政策,同時支持水電、風能、太陽能等加快發展,形成對綠色經濟最直接、有效的需求拉動。

加強政府“綠色採購”

何炳光建議加強政府的“綠色採購”,建立準則和監管機制,逐步提高政府採購和循環使用,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節能環保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上市融資等。

他披露,“十一五”期間”(2006年至2010年),中央政府對節能環保的投入超過兩千億元,帶動全國投入約1.6兆元,比上個五年增加了70%。(人民幣,下同)上述期間,中國以每年能源消費增長6.6%支撐了11.2%的經濟增長,排放強度下降19.1%,相當於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14.6億噸。

其實,中國目前的景況,已到了非常危急的情況,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出自淨能力的190%,意味所排放的上述化學廢氣超出所能承受的190%,保守估計大氣污染導致每年40萬人早亡。

不僅如此,中國各工業區的大氣污染惡化情況,也導致華南地區乃至台灣地區,面臨嚴重的“酸雨”狀況,12月初在台北所測量到的酸雨PH值,介於3.6至4.2之間,酸性堪比柳橙!

另一問題是水源污染嚴重,70%的江河湖泊,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仍有2億多農村居民喝不到乾淨的水。

制止物欲
轉向簡樸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王仲偉副主任在交流上提到令人深思的問題,認為無節制的以物質消費為主,作為提高生活水平,這樣的消費是不可永續的。

“首先宜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與需求,生產是為生活、消費服務,但全人類還是無節制的消耗與浪費,當然衍生了大量生產的模式。”

因此他認為,東方文化與哲學觀,或者能夠導正我們的生活態度與哲學觀。

他說,人類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水平,應該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豐富,不必處處表現在物質上,精神生活的擴展和豐富,也不需消耗能源與造成更大污染。

他接見中國與東盟媒體時聲聲叮嚀:“報章除了側重報導生態、技術等切入以節能減碳外,專注於輔導人們轉向簡樸節約生活,制止物欲與改變生活方式,將對改變現狀起關鍵作用。”

實際國情SOS

土地:人均耕地面積僅1.47畝,要靠佔世界9%的耕地保障全球20%人口的溫飽

淡水:人均水資源量約2千400立方公尺,僅為世界平均值的28%,近2/3城市缺水

森林:人均森林面積僅約0.13公頃,為世界平均值的21%。

石油:人均可開採石油儲量只約1.58噸,僅為世界平均值的6.2%。

大氣污染: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約為環境自淨能力的190%;城市大氣污染每年導致40萬人早亡

室內污染:全國農村有一半依靠柴薪和穡稈,室內煙塵污染導致30萬人早亡,呼吸類疾病是農村婦女疾病死亡禍首。

水污染:70%的江河湖泊,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仍有2億多農村居民喝不到乾淨的水。

垃圾圍城:全國城市垃圾堆存量已達70億噸,佔地80多萬畝,2/3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2008年,城市垃圾無害處理(堆肥、焚燒、衛生填埋)率僅66%)。

水土流失: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7.2%,導致土地肥力下降、耕地減少、河道淤積。每年流失的50億吨土壤中的氮、磷、鉀肥相當於一年化肥用量。

草地退化:全國草地面積近4億公頃,90%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導致載畜量下降、土地旱化、沙化和鹽漬化嚴重。

土地破壞:到去年為止,全國採礦活動變壞土地135萬公頃,復墾率不到12%。

這一切行動促使中國必須快速行動,力挽狂瀾於既倒,其“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

今後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減排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8%,氨氮、氮氧化物分別減少10%。

應對氣候變化

提高能源效率:加強節能、提高能效,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

植樹造林: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千萬公頃,造林1公頃相當於減排碳5.85噸。

發展再生能源和核能: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量的比重提高到15%。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一》】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二》】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三》】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四》】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五》】
【相關新聞:大低碳經濟不是夢《完結篇》】

(星洲日報/財經‧專訪:張啟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